一张苏中海报,上面写着“我们以和平与幸福的名义加强友谊!”
今天,北京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它只需要看看它的北部边境就可以得到一个警示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的事件不仅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两国之间的对话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莫斯科和北京放弃了数十年的竞争,转而选择务实合作。
1989年,当时吹着改革开放之风的苏联支持中国当局坚决镇压天安门抗议活动的行动。 1991 年,尽管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同情苏联领导层,但他们表示愿意与鲍里斯·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新政府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和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事实上的盟友,如今它们的关系被描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
与此同时,苏联的解体让中国人深思——与其说是苏联的命运,不如说是他们自己的未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析苏联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就确定了中国发展的方向。
莫斯科发生的事情的例子警告人们不要仓促进行政治改革,不要让党脱离国家和军队的领导层。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学习苏联的经验已经成为党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对于中国观察家来说,1991 年发生的主要事情不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崩溃,而是中国共产党失去权力苏联(苏共)。
哥哥的死
中国对苏联事件的关注不足为奇。在中国共产党(CCP)存在的整个时期,苏联一直是其领导的参照点和各种国内政治决策的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本身于 1921 年以苏共的形象成立,并在莫斯科特使的直接参与下成立。许多中共领导人曾在苏联学习,会说俄语。在中共与国民党的战争期间以及整个 50 年代,直到两国开始因意识形态分歧发生争执之前,莫斯科提供的军事、技术和财政援助至关重要。
尽管存在分歧,苏联的经验在各个层面都得到了仔细研究。特别是自改革开始以来,媒体和大学课堂上都在讨论苏联的改革。学生活动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性格非常感兴趣。
1989 年 5 月在北京举行的苏中首脑会议使“天安门危机”升级,正是因为与莫斯科的关系以及苏联领导人对北京事件的反应对中国领导人来说非常重要。
在中国,人们认为在苏联,在外国领导人进行重要访问期间在国家中心广场静坐绝食是根本不可能的。为证明这一点,举了在阿拉木图、明斯克和第比利斯暴力镇压示威的例子。苏共将在两年内解散,苏联局势将失控,这在当时的北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对现有文件的分析表明,1991 年的事件完全出乎北京的意料。
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左)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右)举杯。 © Sputnik/符文
然而,到那时,中国的政治改革已经被冻结。这不仅得益于克服自身的政治危机,还得益于观察 1989 年东欧的革命。面对被赶下台的威胁,中国的精英们团结起来,人们认为苏共也会这样做。在 8 月针对戈尔巴乔夫的政变期间,北京领导人积极评价其强硬派领导人,中国驻莫斯科大使祝贺军政府成员上台。
中国领导人认为镇压政变和随后的苏共自行解散也是对他们自己的沉重打击。邓小平担心这个党会被取缔,中共会继续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主要共产党,之后西方会严厉打击它。 1991年秋,国内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对苏联事态进行了负面描述,中央党校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来对抗“和平重生”,暗示苏共面临的危险.
谁应该受到指责,该怎么办
别洛韦扎协议和苏联解体很快被视为执政党垮台的必然结果。然而,北京表示愿意与新的后苏联国家合作,早在 1991 年 12 月就与其中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中国,研究“苏维埃危机”的话题自成体系,首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然后是一个实际问题。虽然在第一阶段,研究仅限于平庸的追责(“都是西方的错”或“都是戈尔巴乔夫的错”),但中国学者后来转向了系统的、全面的、跨学科的分析。
中国学者总共写了一百多本关于苏共和苏联解体的学术著作,这还不算各种论文和会议论文。其中有几本由关注俄罗斯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专家撰写的巨著专着。学者们的兴趣很容易解释,因为它追求非常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与中国并没有失去关联。中国专家必须回答两个关键问题:1)苏联和苏共垮台的原因是什么,以及 2)中共领导层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根据中国的研究,垮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党的削弱有关。即,普遍存在的腐败、精英与普通民众的疏离、新兴的消费主义以及政党理论家和鼓动者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导致人们完全不相信上层强加的政策。
为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 50 周年,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隆重招待会。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欢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 Sputnik/Vladimir Rodionov
中国学者对苏联经济结构提出了相当严厉的批评,尤其是中央集权,这可以追溯到 1950 年代毛泽东的立场。苏联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对军工联合体和重工业的偏爱,这导致消费品严重短缺。尽管中国作家很少批评改革议程的经济内容,但人们注意到苏联改革者的努力为时已晚且考虑不周,因此未能解决众多社会问题。
然而,正如中国人指出的那样,苏联在与西方的持续对抗以及来自外部的强大文化和信息压力下被迫进行改革,这是在经济和政治制度危机的背景下造成的。在执政党、意识形态和更广泛的国家中存在严重的“信仰赤字”。中国学者认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 摆脱了与西方关系中代价高昂的对抗路线,但认为变革的时机已经过去,苏联在 80 年代为长期争夺全球霸权付出了代价。事实上,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转向只是加强了西方势力在苏联的渗透,帮助美国打败了对手。
鉴于中国自身已处于“西方主要竞争对手”的地位,研究“苏联教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苏联教训”
对苏共错误的研究,从学术办公室走向党员课堂,进而走向全国。 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集体学习会,考察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历史上九大强国的兴衰兴衰。 2006年,根据那届会议的资料,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六集电影《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目击者回忆录》。同年,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制作了一部名为《居安思危: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的电影。六年后,该片的副标题成为了数百万电影的片名。印刷版书籍:“苏共的崩溃和苏联的崩溃”。
新一轮检讨苏共错误的热潮与习近平上台有关。看来他本人对它的崩溃深感忧虑。在中国领导人任期内的演讲和出版物中都提到了这一事件。习近平最近在党刊《通》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俄共以 20 万党员夺取政权,以 200 万党员击败希特勒,以近 2000 万党员失去政权。”习近平说,这是因为“理想和信念消失了”,“没有人拿着武器出来为党辩护”。
题为“强国当强军”的中国共产党第 20 次代表大会系列纪录片之一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参考了习近平的观点。
我们可以从苏共和苏联垮台中吸取的教训是,军队绝对服从党是一项基本原则,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影片说。
几乎所有关于即将到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百年华诞(将于 2027 年 8 月庆祝)的材料中都重复了这一论点,包括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 20 次代表大会上的总结讲话。
总而言之,中国话语已经将苏共解体和苏联解体(按顺序)牢牢确立为北京的重要教训。与此同时,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的危机被描述为具有系统性。在中国看来,苏联的社会和经济转型以及苏共内部的改革是必要的,因此是完全合理的。但他们来得太晚了,已经无法解决公众对当局缺乏信任和党内腐朽的问题。
在中国人看来,共产党脱离国家行政和军队的错误政策至关重要。中共领导层在宣传中积极利用苏共-苏联的负面经验作为支持不允许任何与削弱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关的改革的论据。
伊万·祖恩科 (Ivan Zuenko),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莫斯科 MGIMO 东方研究系副教授。
发表回复